岚皋县:推行“四联四聚”打造城区治理“共同体”
岚皋县立足县城因脱贫攻坚期间安置搬迁群众、新增常住人口45.6%的特殊情况,对标“五同”机制要求,建立“四联四聚”体系,科学整合驻社区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党建力量,打造形成城区治理“共同体”。
构建“上下贯通”联动机制,汇聚组织优势同下“一盘棋”。坚持县委统筹、常委主抓、专班推进、社区落实,形成“一竿子插到底”的强大合力。高规格组建社区工作专班。县委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7个城市社区设立由县委常委担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县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和社区专班组长;各社区专班由常委所在部门牵头负责日常运行,每季度举行专班会议汇总情况、破解难题。多途径提升社区工作效能。各城市社区建立党总支部,承担社区专班“秘书”职能;各牵头单位明确1名科级领导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社区“两委”委员补助提升到每月2200元。全覆盖延伸基层组织触角。推行党建引领“睦邻之家”工作模式,在6个500户以上的居民小区单独成立党支部,同步健全群团组织,不具备成立党支部条件的居民小区建立党小组,将党组织的触角伸展到服务群众的每个角落。
构建“集中组团”联包机制,集聚共建力量做实“双报到”。对标“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要求,健全“双报到”配套制度。推行“组团式”包联模式。按照就近包联为主、打破区域统筹为辅、资源优势互补为要的原则,95个城区单位组团包联7个社区,每个单位原先协助不同社区的基层党建、平安建设、疫情防控、文明创建、防汛防滑五项任务全部调整到同一社区。落细“清单式”管理制度。社区党总支部年初制定“需求清单”,“双报到”单位提供“资源清单”,双方供需对接后形成“项目清单”,“项目清单”落实情况每季度汇报。做实“定等次”评价工作。社区专班按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次,每年底评价报到单位服务质量,评价结果按比例转化成县对部门综合考核分值。今年各单位认领共建资金70余万元,投入12万元建成融户外劳动者之家、城市驿站、母婴室、网格员休息室“四位一体”的“初心服务站”,结合庆“三八”开展联谊活动12场次2500人次。
构建“一核多元”联抓机制,凝聚社区组织绘就“同心圆”。各社区党总支部扛牢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职能,把各类组织作用集中在基层治理最前沿。引领同级组织显作为。社区党总支部召集居委会、监委会每月举行联席会议,每季度听取工会、妇联、共青团工作汇报,指导群团组织建立爱心妈妈、爱心义剪、青年义工联等志愿服务队,每年邀请两新组织到社区开展“春风行动”。领建德治组织育新风。7个社区分别组建“道德银行+爱心超市”,先后发布红黑榜60余次,褒扬正面典型500余人,帮教反面典型21人,城区近年1人获评“省级道德模范”,5人荣获“陕西好人”称号,1个社区获评市级文明社区。指导小区支部聚合力。推行小区党支部为核心、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各司其职的协同管理机制,去年组织居民小区党支部茶话会、业主恳谈会53次,近两年为搬迁群众申请低保、临时救助126户19.7万元,介绍就业岗位1376人,帮助群众实现留得住、快融入、逐步能致富。
构建“多网合一”联结机制,蓄聚网格效能优化“微服务”。紧盯社区原先各类治理网格叠床架屋、边界错杂、待遇不一等问题,建立“多网变一网、一网管全城”社区治理网络。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定网格。根据社区为总网格、人口相对集中片区为一级网格、街巷小区为二级网格的标准,建成联结千家万户的三级网格体系,原先的信访维稳、防返贫监测等12种网格实现“一网统管”。以骨干党员为主力定人员。聘请社区“两委”成员、退休党员干部、年轻无职党员担任二级网格员,每年制定任务清单、每半年通报任务完成情况,着重做好常态到户走访、第一时间上报信息、力所能及代办服务三项职责。以群众需要为取向定服务。各社区依托网格员和报到党员组建红白理事、义务家政等志愿服务队32支,建立网格员品牌调解室24个,聘请10名外卖快递员中的党员、积极分子成立“岚城先锋”移动网格员队伍,全县网格员去年通过网格通App上报各类信息20余万条,问题处置率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