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县:党建引领谱华章 昂首阔步新征程
2021年,黄龙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高质量推进党建、干部、人才工作实现新跨越。
坚持学史力行 践行为民宗旨
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两个作用”,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一是抓思想提升,强宗旨意识。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重点,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一月一主题、一月一分享”,举办读书班2次、专题研讨分享19次。各级党组织打造“四个课堂”,开展“党史故事大家讲”106场,开通“大喇叭小广播”252个,流动党校下乡宣讲72次,让“党史之声”响彻基层。二是抓民情察访,明用力方向。开展线上征集民意和“六进”走访活动,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我为群众办实事”包抓联系点制度,现场办实事505件,排查矛盾纠纷211起,县级确定重点项目10件,乡镇部门确定重点项目163件。三是抓落地见实,解“急难愁盼”。在抗洪救灾、疫情防控中,县委组织部第一时间下拨党费用于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破解集体经济空壳村30个、下放行政许可21个、推广“民情110”开展“群众办事、干部代办”774项,推进10所学前教育标准化建设,建成“行走的医院”42个,启动建设北山公园,建成“微型”便民停车场8个,各级党组织建立“实事小账本”140个,为民办事2753件。四是抓制度建设,建长效机制。实施台账管理、联系包抓、公开承诺、进度月报、定期督查、成效评估六项制度,切实把实事办实办好。此做法代表延安市在全省“我为群众办实事”视频大会上作交流发言,并在全市学习推广。
庆祝“建党百年” 展风采强党性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重温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深刻感悟党的初心使命 ,精心组织策划系列庆祝活动。一是隆重召开全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23个、优秀个人61名,纳新党员151名。二是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县级走访慰问124人,发放慰问金11.05万元。向132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三是举办以“学党史、知党恩、强党性”为主题的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推动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双提升。四是广泛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各级党组织开展入党宣誓、讲党课和优秀党课展播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170余场次,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征集党课13部,其中5部荣获省委组织部优秀党课;拍摄《延安儿女》微视频4部,开设《党史百年天天读》《党史故事100讲》专栏,讲好党的故事,凝聚奋进力量。
五级联动“高速路” 为民服务“零距离”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为从根本上解决疫情防控人员力量不足、工作覆盖面不全、防控效能不高等突出问题,黄龙县创新建立“县委领导、基层党委落实、党支部组织、党小组联户、户管人”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全县14个党委160个党支部397个党小组2944名党员485名积极分子、志愿者联组包户,4万余名群众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干群联动联心、联防联控,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在基层落地,具有组织调度“快”、工作推动“实”、双向互动“活”、了解民情“全”、管理服务“精”的鲜明特点,实践证明这是一个科学、高效、实用的应急体系,下一步可在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和有效处置森林防火、防汛救灾等重大应急处突及基层治理中推广应用。
强化人才培养 优化服务环境
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夯实人才工作基础。一是健全人才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人才制度,出台《引进培养人才工作十条措施》《人才推动乡村振兴的意见》。二是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53人,其中“两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刚性引进硕士研究生5人。三是建成科技、教育、基层一线等八类1039名本土人才智库。实施青年人才返乡进村工程,招聘选派47名大学生、退役军人到村担任乡村振兴专员,该做法荣获全省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优秀成果三等奖。四是建成全市首家科技人才工作站,设立5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人才服务窗口1个,建成市级水产院士工作站、中蜂专家工作站各1个。五是建设创业中心6个、入驻实体80个。发放创业贷款资金3793万元,支持创业项目311个。成立黄龙县水产院士专家服务团队,建成生态工业园区、中药材产业园区、中蜂试验站和绿色生态文明展馆等科研基地。组队赴西咸新区秦创原考察学习,谋划创新创业平台黄龙智创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