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四个聚力”打造干部教育培训新高地
为全面推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提质增效,提高新时代基层干部能力素质,志丹县抓早动快,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着力打造干部教育培训新高地。
聚力党性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同步参加全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研讨班,持续深入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新时代夜校”活动,依托县委党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分期分批对全县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轮训。
聚力课程整合。反复商榷培训方案,树立精品意识。坚持“因岗施教、补齐所需”,认真做好培训内容和培训资料的准备工作,严格选配培训师资,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培训能力,制定出每期培训班的实施方案,对培训对象、内容、形式、学时等提出明确要求。紧扣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统计调查、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等内容,抓好新时代基层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不断提升干部胜任岗位的政治修养、专业修养、职业操守和工作标准,做到安排部署扎实,支持落实有力,真正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聚力规范管理。一是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对干部教育培训实行登记管理,落实跟班制度,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监督,如实记载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二是建立学情通报制度,对陕西干部网络学习覆盖率和学时进度实行“一月一汇总、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的预警机制,对未开始学习的学员进行重点提醒和跟踪督促,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问题,对发现好的做法予以总结推广,对存在的严重问题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推动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效规范运行。
聚力红色资源。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优势,讲好党的故事。持续推行“干部教育培训+”发展模式,将红色资源与基层党建、历史文化、乡村振兴等亮点相结合,把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村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重要载体,建设打造多个党性教育基地和现场教学点。形成刘志丹烈士陵园、保安革命旧址、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三个党性教育基地,顺宁镇保娃沟门一个野外拓展训练基地,刘志丹故居、永宁山旧址、向阳沟村知青旧居、永宁镇鹞子川村、志丹非遗馆为现场教学点的对内对外干部教育培训的红色熔炉。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级干部到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村开展集实地参观、现场教学、课堂授课、党性体检、实践锻炼等于一体的新时代党性教育新格局,传承红色基因,带动红色资源产业发展,实现红色资源与党性教育有机结合,用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启示人,用党的辉煌成就和奋斗精神鼓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