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党建引领“三无小区”破茧成蝶展新颜
澄城县按照“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多元参与”的工作思路,聚焦“五有”目标,通过抓头雁、搭平台、促融合、强保障、重长效,着力提升“三无小区”治理水平。
抓头雁,筑牢“红色堡垒”。在全县11个“三无小区”实施“党员回家”工程,通过社区工作者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逐户摸排,摸清居住党员、报到党员、离退休党员等情况,建立台账。根据日常掌握情况和疫情防控期间党员表现,优先从政治素质优、服务意识强、群众威信高的离退休干部、复转军人党员中产生党支部书记和委员,为“三无小区”治理选好领头人。编印《怎样当好小区党支部书记》,“345”工作法力促党支部书记知责履责。按照“一小区一党组织”的原则,由街道社区牵头、包联单位配合,单独组建小区党支部7个,联合成立网格党支部4个,实现了党组织的全覆盖。
搭平台,选好“红色管家”。在小区党支部引领下,党员带头示范、居民共同参与,成立居民议事会,通过社区小区党组织推荐、居民代表大会推荐和群众自荐,将威信高、群众基础好、热心公益的居民推荐为议事会会长和会员,为“三无小区”选好“红色管家”。在开放式“三无小区”打造“党建庭院”,适时组织开展“周末议事会”“民情恳谈会”,有序引导居民参与小区事务管理,发动小区党员群众开展垃圾清理、三线整理、车辆停放等专项整治活动,让居民群众在小区治理中唱主角,使小区变得干净整洁、焕然一新。同时,在小区设置“红黑榜”,开展美丽党员、美丽家庭、最美教师“三美”等评选活动,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不断提升小区治理水平。
促融合,汇聚“红色力量”。印发《澄城县强化党建引领提升“三无小区”治理水平实施方案》,成立全县“三无小区”治理工作专班,采取 “一小区一方案”抓好治理统筹谋划。按照“1+N”的原则,配备网格长和网格员22名,合理设置楼栋长、单元长等67名,建立“意见建议、利益诉求、投诉举报”民情“三本账”,让网格成为服务群众的“红细胞”,目前已解决重难点问题26个。推行社区共驻共建单位“一包五帮”制度,协商落实小区党支部活动场所9个,累计整修子巷道160米,外墙粉刷1300米,更换大门2个。建立多元共治机制,在11个“三无小区”成立党员先锋队和居民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环境卫生、免费理发等公益活动20余次。
强保障,释放“红色动能”。构建“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体系,加强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对居民议事会的领导,引导“三无小区”从无物业的杂乱无序状态向规范状态转变。落实经费保障,按照10000元的标准将小区党支部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并为每个小区党支部补贴5000元党建工作经费,全力保障小区党支部正常运转、发挥作用。盘活小区现有资源,通过共享、租赁等方式,按照“六有”标准,打造“三无小区”党支部活动场所。组织党员入户走访、宣讲政策、征求意见、梳理需求,以居民反应最多的停车难、卫生差等问题为突破口,开展卫生保洁,改造规划停车位,安装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切实把工作做到居民心坎上,得到业主认同支持。
重长效,健全“红色机制”。建立小区治理常态协调运行机制。深化拓展党建引领小区“1168”模式,健全支部运行、居民自治、议事协调、网格管理等各项制度。建立居民有效协商机制。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议事会例会,采取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办法,推进小区党组织和居民议事会有效融合,共同抓好小区治理。建立共驻共建应急响应机制。在各小区成立共驻共建应急党支部,印制《共驻共建应急党支部联系卡》,明确应急党支部书记由小区党员担任,第一书记由包联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在发生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时,各应急党支部立即响应,街道、社区、包联单位、小区、在职党员、志愿者六级联动,构建起以社区、小区内部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为主,外部机动力量为补充的应急管控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