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提升“四型”社区创建试点工作质量
宝鸡市渭滨区坚持把“四型”社区创建试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区委高度重视,抓好顶层设计,区委常委会研究成立工作专班,全区5个街道全面试点,实行市级试点社区全要素、全类型、全面试,区级试点社区分类型抓特色试,工作专班实地调研、现场论证,研究制定“四+”创“四型”工作实施方案,调度各职能部门,派员一线驻点指导。区、街道、社区三级齐抓共试,坚持“四小”切入,大胆探索,全面激发基层内生动力,推动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织密小网格,做好大连结,助力平安型社区升级
渭滨区突出党建引领,精细治理单元,坚持“线上+线下”,构建多元网格体系。
依托城市管理“四长制”工作机制,将城市管理从街区、街面、门店向小区、院落、楼宇、楼栋延伸。市级试点社区英达路社区对原有网格按照标准重新精细划分为10个网格,配备25名专兼职网格员、74名楼栋长;成立9个网格党支部,组织区域内党员就近“联心”,筑牢线下网格基础阵地;动员网格员、志愿者、在职党员、物业企业、沿街门店店主等成立“网格管家”队伍,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政策宣传、民情信息收集等日常工作任务,织密“楼道服务网”“街区巡查网”。
推行“信息在网格采集、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工作处置机制,确保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度开发线上智慧社区平台,搭建“入户走访可视平台”等线上网格,智慧社区平台与全区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平台全面连结,“社区—街道—区级”平台融合,“线下+线上”联网,让平安社区治理升级。
依托小阵地,办好亲民事,延伸便利型社区服务触角
渭滨区持续深化“五微”工作法,摸清辖区社区可利用资源底数,在每个社区打造1个功能齐全、部室设置合理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N个便民党群服务站(点),构建“1+N”模式党群服务站点体系。
区级试点社区渭工路社区围绕红色街区建设,在街区设置便民服务亭,在小区设置红色党建、绿色环保、蓝色法治、紫色自治“四色家园”特色党群服务站,延伸建设以和谐、文明等为主题的“一楼栋一特色”教育服务点,在服务站(点)内实行“流动办公桌”延时服务,为党员和群众提供业务咨询办理等服务。英达路社区优化主阵地功能室设置,通过建好世纪花园“邻聚家”、丽景家园“庭院党群之家”等6个小区红色党群服务站,以及留博园“孔子学堂”“福欣养老机构”等N个“小而微”的社会资源党群服务点,实现党群服务站(点)、志愿者驿站、小区微阵地等为民服务阵地的全覆盖。目前,全区53个社区已建成党群服务站(点)92个,实现服务阵地触角全覆盖,全力打造服务型、便利型社区。
搭好小平台,汇聚众力量,共创美丽型社区
渭滨区依托街道“大党委”、社区党建联席会工作机制,突出“党建引领、服务居民”工作主线,通过“引领+共建”,凝聚各方力量,搭建“共驻共建”“商圈党建联盟”等党建服务平台,引导以居民代表大会、议事协商会等形式征集意见建议,制定、修订、完善社区和小区各项公约,引导居民自主参与小区美化、环境整治等事务,将“街区净、小区美、楼道白、居民乐”的理念植入人心;凝聚包抓力量、用好下沉力量、发动志愿者力量、吸纳新就业群体力量及社会力量,共建美丽街区、社区、小区,提升美丽社区建设水平。
英达路社区创建“悦英达”志愿者工作坊,打造“四季歌”志愿服务品牌,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舌尖上的英达路”等各类活动,在丽景家园小区动员居民手绘小区景观墙,合力共建美丽、宜居、温馨家园,成为美丽社区创建的自觉行动。
开展小自治,做实大服务,推进幸福型社区建设
按照“物业管+自己管”的思路,渭滨区在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建立物业党组织、建设“小区议事厅”,实施“组织联建、会议联席、管理联动、成效连评”四联机制,打造“红色物业”;在“三无”小区建立“红色管家”互助小组,成立世纪锦园“惠管家”、宝华高层“红管家”等居民自治队伍,以“自己管”方式开展“我的院落我做主”及“美家美院”亮白计划等自治项目。落实社区网格员、物业、居民、自治小组长、居民代表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问题,不断改善辖区居民生活环境;以“为老、为小、为困、为需”服务为重点,开展老旧小区安防提升、院落“微治理”、志愿者爱心商城兑换等服务,助力幸福社区创建,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