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建好四个“专家团”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围绕破解乡村人才不足难题,渭南市统筹人才资源、做实精准对接,组建农业、教育、医疗、科技四个专家服务团,通过技术指导、结对帮扶等形式,引导人才、技术向基层一线流动,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证。
建立农业专家服务团,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成立由50名专家组成的专家服务团,下辖粮油、蔬菜、果树、畜牧、林水五个分团,深入调查研究,做好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粮油分团积极助力春耕春播,新引进23个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推广渭麦9号,组织实施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种子、机具等筛选试验。蔬菜分团引进辣椒、西甜瓜等80余个品种,开展瓜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示范和推广。果树分团围绕苹果、樱桃等开展技术研究10项,引进新品种18个,推进农业示范园整体技术提升。畜牧分团在奶山羊养殖户中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人畜共患病防控等宣传培训,指导养殖场建设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设备。林水分团举办38场花椒技术培训会,建立10个科技示范园,推广花椒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核桃优质改造技术等,在新建经济林推广应用先进综合配套技术。同时,每位专家至少与2名农村实用人才结对子,发挥传帮带作用。
建立教育专家服务团,开展“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活动。围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深入推进“三名+”建设工作,建立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63个、“名校长+”发展共同体71个、“名师+”研修共同体52个,“名校+”教育联合体覆盖乡村学校1025所,“名校长+”发展共同体参与乡村校长800余人,“名师+”研修共同体下涵盖乡村教师19500余人,搭建起城乡教育联系的桥梁。建立由273位专家教师组成名师引领行动讲师团,以“市县互动、多轮跟进、突出典型、共同发展”为主题,以示范课观摩、交流研讨、专题讲座为抓手,截至目前,开展示范课观摩200节次,同课异构108节次,说课308节次,与基层教师的议课评课、交流研讨308场次,不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水平。
建立医疗专家服务团,开展“省市县三级医疗资源联动帮扶”活动。依托“对口帮扶”“紧密型医联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等载体,促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等省内7家三级医院与各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与86名高年资主治以上医护技人员签订对口支援责任书,采取远程会诊、远程病理及医学影像诊断等方式,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渭南市中心医院发挥技术人才优势,组织人员深入村(社区)、企业、基层卫生院开展“优质医疗服务下基层”“基层义诊送健康”、健康科普公益巡讲、惠民义诊服务等活动。推广华州区、大荔县全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工作经验,推行“七个一”帮扶机制,开展技术指导、教学培训580余次,推广新技术、新项目28项,指导基层医院新建康复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妇科等31个科室,11家卫生院中医康复、儿童保健等业务实现了“从无到有”。
建立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开展“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以6个市级产业技术服务团、45名市级科技特派员、6个市级法人科技特派员为基础,组成专家服务团,开展科技试验示范、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鼓励与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科技活动周期间,结合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组织科技人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培训会11场次,参与群众1600余人,帮助解决羊疾病预防管理、大棚黄瓜霜霉病、果树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题。秦创原渭南科技服务团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培训会,邀请省级专家对新型研发机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事项进行详细解读,并面对面了解企业技术需求,解决企业疑难问题。充分利用新媒体,展示近年来科技成果、科学防疫、碳达峰碳中和等内容,让科学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审核:人才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