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以人才振兴支撑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榆林市坚持以人才振兴支撑乡村振兴,下大力气引进、培养、用好人才,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畅通引才渠道,让人才“引得进”。坚持按需引才,为县乡刚性引进农业、林业、畜牧等专业的高层次人才219人,安排59名硕士研究生到乡镇区域农技推广站工作。鼓励支持一批刚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到县(市、区)对口基层单位培养锻炼,深入镇村助力乡村振兴。每年选派200名左右各类专家作为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吸纳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推动各类优秀人才源源不断流向乡村。
精准对接选派,让人才“得其所”。坚持实战实用,由中省在榆博士服务团成员、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其他优秀专业人才520人组成精准扶贫“专家团队”,组建农业、教育、卫生等16个流动专家工作站,培育一大批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对全市50个脱贫示范村、2000户脱贫示范户开展对口帮扶,提升引导200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帮扶贫困户,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活力。
创新培养机制,让人才“育得出”。坚持强能赋能,采取政府买单、学院培养的模式,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用3到5年培养2000名左右大专学历乡村人才。目前,已开展四期培训班,共培养提升950人左右。实施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以建立培训基地为抓手,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承担培训任务。建成省级培育基地15个,市级培育基地12个,配备专业技术教员近200人,可同时接纳7600多人参与培训。近三年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0252名,培训各类乡村人才36万人次,实现培训全覆盖。
突出示范引领,让人才“勇争先”。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启动“百个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评选工作,从2022年开始,在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科技试验示范站、专家工作站、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学校和卫生院等服务基层一线的单位中,每年创建评选25个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市委组织部建立跟踪管理、动态调整考核机制,对示范点给予经费、技术服务、人才激励、成果应用等方面支持,持续激发各级各类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优化激励措施,让人才“留得住”。坚持把最“硬核”的激励保障措施送到基层,鼓励支持高层次人才下沉一线服务,对刚性引进的“985、211”大学博士研究生,给予40万元安家补贴和生活补助。对支持脱贫攻坚卓有成效的流动专家工作站,进行表彰奖励,并予10万元工作经费。对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给予8000元考核优秀奖金。对参加学历提升的乡村人才,每年给予3000元补贴。对新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给予20万元经费补助。一次性给予每个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20万元工作经费支持,每年组织一次专项考核,对考核合格的示范点,再奖励10万元的工作经费,考核管理周期为三年。一揽子激励鼓励、资金保障等倾斜政策,推动人才扎根基层、下沉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审核:人才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