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市:精心打造“智汇槐里”人才服务品牌
近年来,兴平市坚持把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智囊团”,下大力气实施“人才库”建设工程,依托各镇(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市域人才资源总量、结构、专业和分布情况,统筹下好“建、管、用”三步棋,创新打造“智汇槐里”人才服务品牌,有力开创人才强市新局面。
以用为本,分类遴选,建好“人才库”。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总原则,兴平市着眼整体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印发《关于建立兴平市人才资源信息库的通知》,依托各镇(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市域人才资源总量、结构、专业和分布情况,建立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宣传文化人才、科技人才、城市建设管理人才和在外高层次人才等10个专业信息库,各专业信息库分别根据行业需求、发展现状、人才规模等因素设置入库条件,严格按照“个人信息采集一部门、镇(街道)初审—组织部门终审”程序逐人建立档案,分库汇总管理。截至目前,累计审核入库159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56.72%。
对口包联,上下协同,管好“生力军”。着眼“全面、准确、真实”总要求,兴平市统筹人事管理权限、业务指导关系及行业属地监管等多方因素,明确全市35个职能部门、镇(街道)分别为各专业库人才信息采集与初审的责任主体,建立由各责任单位分管领导及具体负责同志为核心的人才资源信息库建设联络队伍,每半年对各库信息进行一次全面维护,同步落实重大信息定期更新机制,及时对新涌现的优秀人才进行入库,对调离或病故的人才进行出库,对在库人才职务、奖惩等重要信息发生变动的进行联动调整,确保库内数据真实有效。
组团帮扶,精准传技,用好“智囊团”。围绕“敢用、适用、善用”总目标,兴平市积极谋划打造“智汇槐里”人才服务品牌。着眼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养殖大户实际需求,创新建立人才服务乡村联系点,选派41名在库农业专家、乡土人才进驻市农拓葡萄专业合作社、市种猪示范场等联系点开展科技服务,推广形成“首席农艺师+合作社+农户”的技术服务体系。探索“组团式”人才智力帮扶机制,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定期选派业务能力好、实践经验足、服务意识强的在库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人才流动服务团,进驻园区送技术、送服务,培育出正东蘑菇、桑镇辣蒜、北马羊肚菌、马嵬泉水白菜等一大批特色农业产品,年总产值10亿元以上,带动5万名群众实现全产业链增收。